保健食品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品类,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日益受到消费者重视。近日,新华网发起“规范保健、诚心为民”保健食品正能量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群中,超九成有食用保健食品的经历。同时,七成多人认为保健食品行业在规范化方面有较大提升。超过半数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行业应加强科普教育,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产品宣传要更加真实可信。
公众对保健食品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目前,我国将保健食品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一起纳入到特殊食品范围内进行监管。
此次调查显示,超六成人每天食用保健食品,近两成人使用但没有固定频率。多数消费者认为,使用保健食品的目的是日常保健、膳食补充、改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力等。
从购买渠道看,84%的人选择线下实体店,有53%的人选择线上店铺,9%的人选择网络带货。而对于购买保健食品有哪些顾虑,受调查群体认为依次是产品是否安全、功效是否可见、成分是否真实、价格是否合理、品牌是否可信、厂家是否规范、渠道是否正规、售后是否靠谱以及商家或经销商是否存在欺骗和诱导。
从调查数据看,老年人目前仍是保健食品消费主力人群,占61.5%;其次是中年人和年轻人。同时,被调查者认为,保健食品行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有待提升,其次是加强保健食品科普和教育。而产品虚假宣传、营销模式不规范、产品定价高、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也受到消费者重点关注。
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经历疫情之后,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呈现多元化需求,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保健食品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保健食品也呈现出“年轻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新华网日前发布的《从消费者需求看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保健食品消费者近八成是中高收入人群,这类人群对保健养生的意识较强,且对保健食品的认可度较高。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的人群均有较强的保健养生意识,保健食品消费已趋于大众化;其余地区保健食品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随着产品形态和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获取渠道也发生了改变。线上销售渠道逐渐升温,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小红书等社区平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微信微商小程序等成为主要的电商渠道。
“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公众的健康素养在逐步提高。”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对新华网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结构不均衡,当这种生活方式暂时无法改变的时候,年轻人倾向于选择保健食品对健康进行干预。预防意识的前移,反映出人们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愈发重视。
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年轻人对数据的提升作了很大贡献,他们知识涉猎比较广泛,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很高,保健意识也很强烈,今后年轻人在保健食品消费中的占比还会增加,这是一个趋势。”徐华锋说。
“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但总的趋势一直在增长。以前保健食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佳,但近年来通过国家的严厉监管政策和治理行动,行业乱象得到进一步遏制,行业发展趋于规范,回归到正常发展轨道,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也越来越理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