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快消品网,中国快速消费品门户网站。

LOGO

热门关键词:  企业    高端  牛奶  经销商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饮料饮品 >

2018中国饮料产业春季高峰论坛聚焦:饮料行业下一个热点在哪里

来源:中国食品报   更新时间:2018-04-28 15:42

2018中国饮料产业春季高峰论坛聚焦:饮料行业下一个热点在哪里

  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降至29.3%,意味着消费品质向上已成主流。与之不匹配的是,中国饮料产量增长由大涨变小涨、由小涨变小跌,过去简单和模仿的产品创新措施已无法推动市场增长。中产群体和年轻一代消费需求多样化特点明显,企业该如何适应?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新版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对行业影响几何?4月24日,以“聚力、纳新、成长”为主题的2018中国饮料产业春季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论坛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聚焦“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就饮料行业如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多元化发展下如何找到新的发力点与增长点,吹响“品质提升”集结号。

2018中国饮料产业春季高峰论坛聚焦:饮料行业下一个热点在哪里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表示,我国是饮料生产大国,但企业规模够大不够强,消费者对饮料的品质消费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目前我国饮料产品距离可预见的高品质消费尚有较大距离。

  赵亚利介绍,饮料市场的需求有3个层次:食品安全的产品、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产品与高品质产品。作为这3个层次产品的顶层设计,必须有完备的饮料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产品质量标准中要为这3个层次的产品,特别是已预见的高品质产品,保留出应有的空间。标准创新要基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消费者对产品“名副其实”的认可,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在原辅料成本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产品的高质高价可能是化解成本上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质量发展重在技术创新,而饮料产品的技术创新重点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已经建起较好的基础,行业发展自信、消费需求自信、技术创新自信、模式创新自信和社会责任担当自信这5个自信始终是行业前行的动力。“相信在优秀企业的带领下,以创新占据技术制高点,坚持工匠精神把产品和工艺做到极致,饮料行业一定会有新的辉煌。”赵亚利说,青岛作为具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魅力的海滨城市,一直积极支持饮料工业发展,期待此次盛会能够促成企业与城市更多合作,为中国饮料行业贡献更多力量。

  青岛市副市长张德平表示,青岛于2016年成为全国第12个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城市,饮料产业是该市传统优势行业之一,具备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未来青岛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为饮料行业量身打造扶持政策,推动饮料产业向精深加工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期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青岛市饮料行业提升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政策新标准

  鼓励企业科研创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规划政策部主任、研究员葛察忠在《环保新要求和行业绿色发展》主题报告中,从缴纳时间点、应税污染物和计税依据、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税收优惠、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进行了解读。他建议,由于地方征收部门的具体规定不同,企业应当从过去是否缴纳排污费、确定排放量以及明确排污许可证上载明污染物等方面做好事先自我检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在介绍各类饮料营养强化现状、糖含量现状、相关标准的修订方向及饮料行业发展思考时表示,从自己团队对1055份饮料营养强化现状及903份饮料糖含量的分析显示,目前含乳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3类营养强化率较高,饮料行业糖含量仍有下降空间。她表示,未来GB14880将按照扩大可强化的食物类别、增加各类食物中可强化的营养素种类、规定终产品含量的修订思路,激发行业研发活力、规范行业强化行为;GB28050将从增加强制标识的营养素种类、增加对分量的要求、修订部分营养素修约间隔等方面,在充分考虑企业的执行、理解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解决现有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饮料行业向营养健康转型,应当在鼓励强化更多的营养素;改变工艺和配方,降低糖含量;鼓励发展植物蛋白饮料、果汁饮料等产品;鼓励企业在产品销售中进行正确的营养科普教育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的营养干预等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营养科研、创新工作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新技术新产品

  消费者需求升级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金泽在《饮料工业前沿科技现状(饮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在食品饮料行业的科技立项项目,并就乳酸菌、益生元等热点产品,超高压杀菌等新技术进行了发展预测。他认为,果蔬汁饮料中的枸杞、金银花、大枣虫草复合饮料,蛋白饮料中的葵花籽、山药、核桃松子、奶啤饮料以及功能饮料中的燕麦、功能肽等是目前的科研热点,在成果转化与企业新品开发上可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影响新品从研发、上市到被认可的因素众多,前期科研项目不可能都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他提醒企业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行业专家唐立新在《2017年中国饮料新品汇鉴及创新趋势》中详细介绍了2017年上市的多个饮料新品,并从产品配方、口味、包装设计、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和点评,对未来创新趋势做出了预判。唐立新认为,在饮用水不断高端化的趋势下,中国消费者愿意尝试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能量饮料可从新口味、新原料、家庭自用场景及高端小容量等方面需求突破;碳酸饮料整体走下降趋势,但是和果味结合的复合类碳酸饮料、和能量运动结合的气泡水、苏打水增长趋势看好。其他品类中,添加氨基酸、多肽的热带口味运动饮料愈发受到市场青睐;复合蛋白与多种蛋白混合饮料是未来趋势;百分百NFC、差异化和复古产品是果汁饮料创新机会;与能量饮料结合、低糖健康的风味水也将成为热点。

  青岛市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23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以高峰论坛为序幕,同期还将举行“2018中国·国际包装饮用水峰会”、袋装饮用水发展研讨会、功能饮料发展研讨会、茶·咖啡·植物饮料发展研讨会等系列会议。

  本报记者 罗晨

链接

  恰恰跨界植物蛋白饮料

  洽洽食品近日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每股收益0.63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9.75%和10%。事实上,这已是洽洽食品连续两年出现业绩下滑。

  对于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原因,洽洽食品日前表示,主要是公司在2017年度对传统红袋瓜子进行了原料升级,且从2016年以来,公司推出新品导致的推广费用增加所致。目前该原料升级已经完成,2018年整体盈利水平将会出现改善。

  在主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洽洽食品也在努力谋求转型。据了解,2018年3月,洽洽食品跨界推出植物蛋白饮料。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养与健康已成为近两年主流消费趋势,在此趋势下,植物蛋白饮料已成为过去5年增速最快的品类。不过目前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还面临着山寨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对于洽洽食品跨界经营的行为并不十分看好,因为“隔行如隔山”,而且洽洽食品以前从未有这一领域相关经验。朱丹蓬认为,洽洽食品要转型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品牌比较老化,新生代消费者不见得买账。建议洽洽食品在品牌、产品、渠道以及和消费者的互动、黏性方面加大开发力度与速度。

  “喜茶”计划新开100家门店

  线下茶饮品牌“喜茶”日前宣布完成4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美团点评旗下产业基金龙珠资本。喜茶方面称,融资后将更多地投入到着眼于未来的事情,如供应链的全面提升、管理的信息化等,并提高大众消费喜茶的便利性,最终实现喜茶的年轻化及国际化。

  据了解,喜茶起源于广东江门一条名叫江边里的小巷,原名皇茶ROYALTEA,由于无法注册商标已全面升级为注册品牌喜茶HEYTEA。如今,喜茶已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了90家门店,2016年,喜茶获得IDG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伯权1亿元的投资。

  前不久,喜茶与美团合作在12个城市开通了外卖业务。对此,喜茶方面称,“从进退两个角度看,退一步说,就算不开通外卖,仍然有很多黄牛和代购,他们交易过程中的服务和产品,我们无法把控;进一步看,在广州、深圳我们已经分别有20家以上的门店,产能可以支撑外卖了。”目前,喜茶暂未在北京开通外卖业务,上海也因门店较少,有时一天只能开通半小时。

  今年,喜茶计划新开100家门店,不仅会在已有城市持续深耕,还将开拓成都、重庆、武汉等中部、西南地区的城市。

  新中式茶饮“煮葉”获数千万融资

  新中式茶饮品牌“煮葉”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达晨创投。此前,煮葉曾在2016年5月获得天使轮融资。

  煮葉成立于2015年,目前在全国有5家门店,其中4家在北京,1家在西安。品牌创始人兼CEO刘芳曾是星巴克华中区总监,团队中有不少人来自星巴克、麦当劳。谈到煮葉创建原因,刘芳曾表示,东方人骨子里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到亲近,茶馆这种业态本就一直存在,且这几年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在增强,新的茶饮品牌有较好的发展机会。据刘芳透露,煮葉单店平均月收入约为40万元,周边卖品占营业总收入的10%—15%。完成本轮融资后,煮葉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开拓新店,选址集中在复合型商场及高级办公区等人流聚集地段,预计未来3—5年将新开100家门店,且煮葉也将逐渐开启茶叶、茶器和衍生品的销售业务。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健康理念的兴起,新中式茶饮进入快速发展期,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在400亿—500亿元。市场红利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一行业,不少企业也借此快速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中式茶饮品牌多而杂,仍处在跑马圈地的混战当中。且行业门槛低、同质化严重,企业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还需在产品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下足功夫。

  本报记者 周岩 综合整理


关键词:2018 中国 饮料 产业 春季 高峰 论坛 聚焦 行业

分享到:
更多精彩热图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1 中国快消品网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
中国快消品网,专注中国快速消费品新闻报道!